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融武术、舞蹈、音乐等多重元素,是中华民族瑰宝之一。作为一种象征力量、活力与吉祥的民俗艺术形式,舞狮不仅仅是节庆庆典中的亮点,它更深刻表达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而在海外,舞龙舞狮更是凝聚侨胞力量、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
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作为一个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慈善机构,早在多年之前就将中国的舞龙舞狮文化带到了秘鲁,并成立了著名的醒狮团。通过多年来的努力,通惠总局不仅在利马等主要城市设立了舞狮团体,还成功推动了多个地区的舞狮文化传承与本地化发展。长期以来,通惠总局派出技术团队深入秘鲁各地进行支持与指导,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
醒狮文化的本地化传承
近期,通惠总局将醒狮文化推广步伐进一步向秘鲁东部内陆地区扩展。通惠总局派出四位醒狮团成员Chong Ochoa Angela、Yuklien Isabel、Villalobos Sanchez Ana Cristi、Sarmiento Rivera Atilo Alfredo与Ruiz de la Cruz Osar Miguel,前往Ucayali省的首府普卡尔帕市(Pucallpa)进行舞龙舞狮技术支持与指导。
这四名醒狮团成员曾在2024年10月自费赴广州体育学院交流学习舞龙舞狮,返回秘鲁后如望做到了“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醒狮文化的在地发展与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惠总局属下Pucallpa中华会馆积极组织和筹办,推动了舞龙舞狮的本地化实践,切实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4月18日下午3点,Pucallpa市金龙餐厅内锣鼓激荡,醒狮舞动,气氛热烈。通惠总局醒狮团的4名成员为当地新近成立的华裔青少年醒狮团开展首期5天集训。这支由30名8至20岁华裔青少年组成的醒狮队,随着专业师傅的悉心指导,逐渐掌握了舞狮的基本功,为传承中华文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活动现场,四位师傅从基本的握杆姿势、马步蹲踞,到狮头摆位等每一个细节进行了详尽的示范,并传授了“采青”和“高桩”等传统套路的技巧与象征意义。年幼的学员们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基本动作,而年长的学员则开始尝试配合鼓点进行更复杂的步法组合。
醒狮团成员身着统一训练服,狮头金红相映,与餐厅内悬挂的灯笼相映成趣,引得围观市民频频拍照。
此次跨城指导既夯实基本功,也为后醒狮表演队奠定基础,同时,它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通过舞狮,华裔青少年不仅学习了基本的艺术技巧,更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舞狮作为文化桥梁,成为了他们与祖国文化联系的纽带。
扩大文化影响力——四地开花
除了普卡尔帕市的集训,通惠总局的文化推广工作已经涵盖了秘鲁多个地区。近年来,通惠总局醒狮团先后为Chiclayo、Chepen、Huanuco、Huaral、Iquitos等地的醒狮团进行过技术指导,推动了当地醒狮文化的普及和提升。每一次的跨城培训都让更多的华裔青少年接触到这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技艺,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巩固了侨乡文化在秘鲁代际传承。
促进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融合
通惠总局作为一个慈善机构,长期致力于通过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多样性,并推动华人融入秘鲁社会。通过在各地开展舞狮、舞龙等传统文化的教学与表演,通惠总局不仅增强了华侨社群的凝聚力,也促进了秘鲁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培养青少年成立舞龙舞狮队,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为中秘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随着舞龙舞狮活动在各地的广泛开展,它不仅成为了华侨社群的文化活动之一,更成为了中秘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些活动,秘鲁民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展望未来:推动文化交流持续发展
通过这一系列的文化推广活动,通惠总局不仅成功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秘鲁的传播,也为中秘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通惠总局将继续扩展文化传播的范围,推动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舞龙舞狮队伍中,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承贡献更多力量。
通惠总局的努力不仅让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文化在秘鲁生根发芽,更为两国文化交流与友谊的深化创造了更多机遇。未来,通惠总局将继续在文化交流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推动中秘两国人民民心相通。